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1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

大冷天泡熱水澡 全身皮癢抓不停

2016-03-03 03:09聯合報 施朝仁/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/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皮膚科主任
記者陳立凱/攝影
記者陳立凱/攝影
分享

不知道是不是今年天氣太異常,特冷日子多,最近自訴全身發癢的病人增加1至2成。58歲的張女士就診表示,氣溫低就去泡湯,暖呼呼雖很舒服,但泡湯時間久一點就全身發癢,尤其是小腿前側,愈癢愈抓,抓到破皮來就醫。

70歲的陳先生也說,晚上泡熱水澡讓身體不冷,但蓋上棉被後全身就像被一群蚊子叮咬似的,癢到翻來覆去睡不著。

經診斷證實,他們都是所謂的「冬季癢」在作怪,尤其是中老年人平時除了臉之外,身體皮膚也要保溼,冬天更是不能馬虎。

冬季癢又稱為「缺脂性皮膚炎」或「乾燥性皮膚炎」,好發於中老年人、乾性皮膚、或有先天皮膚疾病(如異位性皮膚炎、魚鱗癬、錢幣型溼疹)的患者。病發部位多在四肢伸側,尤其是小腿前側更常見。皮膚表面易有不規則、紅色或灰色網狀的裂紋、落屑,甚至有患者因搔抓造成小傷口。

此病發作主因是在低溫環境中,皮膚血管收縮,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降低,加上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減少,造成皮膚乾燥發癢、發炎。另外,隨著皮膚老化,會使皮膚角質層脂肪組織及結構異常退化,導致皮膚的保水功能降低。

無論是泡湯或泡熱水澡,因當下血液循環良好,全身舒暢,皮膚當然不癢。但熱水會把皮膚表面的皮脂及水分帶走,皮膚反而會更乾燥、更癢。

冬季癢治療、保養及預防法

1.局部藥膏:使用醫師處方之油性藥膏,1天2次塗抹患部,有保濕和局部抗發炎作用。

2.口服藥:依醫師指示服用止癢口服藥、抑制癢感。

3.溼度:室內開暖氣時,因濕度降低,應放置一盆清水、調整室內濕度。

4.沐浴:建議清水沖淨即可,只有流汗或髒汙部位使用清潔用品,洗過後盡快塗抹保濕產品。

5.乳液:用凡士林或油性保溼劑,使皮膚表面覆蓋一層薄薄油脂,一天多次,尤其沐浴後效果最好。減少水分散失,使皮膚恢復正常含水量。

6.棉質衣物為主:避免毛料材質,減少對皮膚刺激。

7勿抓癢:指甲應按時修剪,不可用指甲搔抓癢處。因抓傷後的皮膚更易產生癢感,形成「抓—癢—抓」惡性循環,使皮膚發炎狀況加劇。

skinDr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敷檸檬片未清洗 小心植物光照性皮膚炎

2016-09-13

圖.文/施朝仁

坊間一直流傳「喝檸檬水養生、敷檸檬片美白」的說法,最近更為盛行,但可別因為一時疏忽而讓自己「變黑」。

  • 檸檬汁沒洗乾淨,左手虎口出現植物光照斑。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    檸檬汁沒洗乾淨,左手虎口出現植物光照斑。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  • 檸檬片敷臉後,要徹底清潔;圖為情境照,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。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    檸檬片敷臉後,要徹底清潔;圖為情境照,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。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38歲楊小姐一進入診間就緊張地問:「醫師,我是否肝功能或其他內臟有問題?你看我的左手虎口處這兩、三天突然出現許多不明黑色斑點,而且不痛不癢,需要抽血檢查嗎?」

我看了手掌虎口處的斑,問她:「這幾天妳有擠檸檬汁或其他東西嗎?妳習慣使用右手嗎?」

她說:「醫師,你怎麼這麼厲害!我前天早上有擠檸檬汁喝,而且我都是左手拿檸檬,右手拿湯匙刮擠檸檬。」

其實不是我厲害,楊小姐虎口的黑斑明顯是「植物光照性皮膚炎」,因為手部擠完檸檬汁後沒清洗乾淨,又出門曬太陽引起,這跟器官出問題沒關係,她不必抽血檢驗,多挨一針。

植物光照性皮膚炎的形成,主要有兩大要件:「足夠的光敏感物質」和「紫外線」。

一般而言,症狀常發生在皮膚接觸植物感光物質後的一天內出現,通常在2-3天達到高峰。

急性期最嚴重會出現皮膚發紅或起水泡等發炎反應;但通常患者的症狀較輕微而被忽略,等到出現色素沉澱時,才驚覺要就醫。

台灣盛產水果,但會引起此類皮膚炎的不多,最常見的為檸檬。檸檬為芸香科柑橘屬植物,芸香科柑橘屬的果實含「補骨脂素」。如果皮膚沾到檸檬汁後曬到太陽,補骨脂素會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導致皮膚發炎,進而產生色素沉澱。

坊間流傳以檸檬來美白,因此常有愛美的女性會切檸檬片來敷臉、喝檸檬水。但必須當心如果手部和臉部皮膚沾到檸檬汁,沒清洗乾淨就直接曝曬在太陽下,恐會產生前述的皮膚炎。

除了檸檬之外,萊姆、佛手柑等柑橘類、芹菜等植物也都會造成類似的情況。

治療「植物光照性皮膚炎」的方式可以分為急性發炎期及慢性色素沉澱期。

●急性期:醫師會依據病況開立口服及外用的抗發炎藥物。

●如果已屬於色素沉澱的階段,可以使用一些淡化色素的美白藥膏來加速色素代謝,但要色素完全褪去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。在這段期間也要避免日曬,才不會讓色素沉澱變得更嚴重。

skinDr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病毒疣」經接觸傳染 指甲旁難根治

2016-08-14

圖.文/施朝仁

病人:「醫師,我這根指甲旁原先只有一顆小黑點,因為看起來很礙眼,就用指甲剪把它剪掉,沒想到幾個月後,指甲周邊竟長出更多黑黑的凸出點,指甲好像被衛兵包圍。」

  • 病毒疣經由接觸到皮膚或黏膜而感染,疣在指甲邊緣像「站衛兵」。
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    病毒疣經由接觸到皮膚或黏膜而感染,疣在指甲邊緣像「站衛兵」。 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  • 病毒疣可以經由毛巾、衛浴設備、日常生活用品等大眾接觸的物品來傳播;圖為情境照,圖中人物非本文當事人。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    病毒疣可以經由毛巾、衛浴設備、日常生活用品等大眾接觸的物品來傳播;圖為情境照,圖中人物非本文當事人。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醫師:「當時你剪小黑點的指甲剪有再剪指甲邊緣嗎?」

病人:「有,我有修指甲邊邊的硬皮。」病人的症狀很明確是病毒疣傳染!

病毒疣是人類乳突瘤病毒(HPV)經由接觸到皮膚或黏膜而感染。外觀是往外凸起的圓頂狀丘疹,表面會有粗糙的角質化,角質會有不等程度的棘狀突起,有時突起中間還可以看到少數的黑點。

病毒疣是接觸傳染,有些病人摳完病灶再去摳其他正常皮膚,就可能會將病毒疣散播在身體其他部分,甚至在指甲旁就長出病毒疣。指甲旁的病毒疣很難治療,因為有些病毒會擴散到指甲底部。

◎為什麼會感染到病毒疣?

皮膚長期接觸水,如:游泳選手、工人、餐廳員工、市場攤販或免疫力較差的人,較易被病毒感染。

傳染途徑常由人傳染給人,有時是經由其他物體,如:毛巾、衛浴設備、日常生活用品等大眾接觸的物品來傳播病毒。一般都有數月的潛伏期,才形成肉眼可見的病灶。

◎病毒疣的種類

●尋常疣︰角化或表面粗糙的硬結節,常見於手指、手掌、手背或指甲邊緣處。

●足底疣︰病灶表面突出於腳底皮膚,底部常侵犯較深,像植物根部往下長進皮膚裡,因此常有疼痛感;病灶常和雞眼混淆,有經驗的皮膚專科醫師可正確診斷。

●扁平疣︰扁平咖啡色或肉色的小斑塊,看起來較為扁平;多出現在臉部,呈現數個散在性的病灶,容易與老人斑或小肉芽混淆。

●傳染性軟疣︰多發生在幼童或學童,在臉部或身體出現軟軟的肉色或粉紅色小米粒狀病灶,有的像肉色的痘痘,較大病灶中央有典型肚臍樣的凹陷。

●生殖器疣︰長在生殖器或肛門周圍,病灶逐漸擴大後會突出形成像小花椰菜的形狀,俗稱菜花。

◎病毒疣的治療

目前病毒疣的治療有許多的選擇,如;液態氮冷凍治療、水楊酸(治疣液)、樂得美藥膏、二氧化碳雷射、局部病灶注射等,雖然沒有一項治療方式能保證百分之百將病毒根除或治癒,但透過與醫師的溝通,再根據病人自身的考量及疣的生長部位,還是有機會找到適合及較佳的治療方式

skinDr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防曬123 對抗紫外線

2016-07-11

文/施朝仁

炎炎夏日,門診中因為曬傷皮膚變紅、刺痛,甚至背上和臉上都脫皮的病患變多了,提醒民眾,無論是在大太陽底下工作或是參加戶外活動,都要做足防曬功課,因為紫外線除了會傷害皮膚組織,也是造成皮膚癌的危險因子,要小心防範。

  • ▲戶外活動要做好防曬,以免曬傷皮膚。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    ▲戶外活動要做好防曬,以免曬傷皮膚。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  • ▲防曬品要均勻塗擦,並定時補擦。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    ▲防曬品要均勻塗擦,並定時補擦。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紫外線的波長不一,大略分為:UVA(波長320-400nm)、UVB(波長280-320nm)、UVC(波長100-280nm),波長越短的紫外線能量越強、對組織的傷害性越大,但是穿透能力也越差。

UVA主要會使皮膚曬黑、老化、產生皺紋,因穿透力較強,也較容易造成皮膚癌;UVB的能量較強,主要會使皮膚曬傷,但穿透力稍差;UVC雖然能量最強,但幾乎無法到達地表。

一般而言,曬傷的症狀大部分是暴露於陽光6-12小時後,發現皮膚發紅及發熱;接著引起皮膚深層化學反應,釋放大量過敏物質而引起皮膚癢。如果紫外線傷及真皮層,除了皮膚紅、熱、刺痛及癢外,甚至會導致水泡出現。曝曬24小時之後,皮膚接著開始反黑及脫皮。

◎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建議「防曬三原則」:1要、2擦、3遮。

●1要:要避免正午時的日曬。

此時日光近乎直射,紫外線最強,盡量避免於此時間外出。透光的室內環境,紫外線A光中的長波UVA,更是不分冬天、陰天,皆可穿透玻璃對皮膚造成慢性與深層的傷害,所以務必隨時做好防曬準備。

●2擦:塗擦足量的防曬產品。

選擇防曬產品時,一定要選同時含有對UVA和UVB與強化長波UVA防護作用的成分。但多數人因為不了解,塗抹的量都不夠。簡單來說,每次臉部至少需要擦到1CC的量,補擦的時間也依室內室外有所不同:室內活動,大約3-4小時後需補擦一次防曬;而室外工作或戶外活動的人,則需2小時補擦一次。

從事水上活動或游泳的人,應改用抗水性防曬品。雪地或是沙灘上活動及登山活動或需頻繁搭機的乘客,也需提高防曬品的使用頻率及係數。

●3遮:要遮蔽。

使用足量防曬產品外,適時撐傘、戴帽與著長袖衣服(有標示抗紫外線材質),戶外行進間盡量找遮蔽物,更能加強抵禦紫外線UV對皮膚的傷害。

眼睛的保護也須有太陽眼鏡來幫忙,一般建議鏡片要能防紫外線,顏色可以挑選棕色、紅色、或黃色為主,效果較佳。

 

skinDr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防曬也要保濕 別讓秋老虎咬你

2015-09-28 02:55:56 聯合報 記者簡慧珍/彰化報導

   

秋冬皮膚容易乾燥,油脂分泌少,彰化秀傳醫院皮膚科兼任醫師施朝仁提醒民眾做好保濕。 記者簡慧珍/攝影

 

入秋日夜溫差大,氣候偏乾,這時候的皮膚保養不能只有防曬,適度塗抹乳液,東北季風轉強時最好戴口罩,都是護膚基本功。

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施朝仁從年齡層切入,談兒童、成年人、老年人保養皮膚的必做功課。兒童應注意「過敏3兄弟」中的異位性皮膚炎,逾8成在5歲前發病,典型症狀是蘋果臉、手和腿關節附近冒紅疹,小病人通常伴有過敏性氣喘和過敏性鼻炎。

兒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,應找專科醫師診斷,服藥及塗抹藥膏、藥水之外,宜塗抹醫療級保濕乳液,治本從改善過敏體質著手。兒童發育期間體質會改變,如能配合醫師治療,可望痊癒。

成年人皮膚保養應兼顧防曬與保濕,夏天用的乳液紫外線防護指數(SPF)可達50,冬天30即可。不過最近「秋老虎」發威,民眾不妨參考當天氣象預報紫外線等級,塗抹合適防曬乳液,至少中午補抹一次,先用清水或保濕噴霧略微清潔臉部再補抹。

老年人秋季以後最常出現缺脂性皮膚炎,俗稱冬季癢。缺水、缺油使雙腿前脛骨癢得難受,可塗凡士林、乳液等低香精乳液保濕。

施朝仁強調,皮膚清潔後,毛巾輕拍水滴,在「有點濕又不太濕」情形之下塗抹可收最佳效果。多喝水、多吃保養品的食補保濕和補充油脂都沒明顯功效,不如抹乳液讓皮膚直接吸收。

skinDr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由時報 民國104年09月15日

 

腦部的惡性腫瘤竟然是腳底黑色素細胞癌的轉移!提醒民眾不要輕忽腳底的黑色痣或久治不癒的傷口。

  • ▲腳底的黑色傷口久治不癒,竟然是黑色素細胞癌。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    ▲腳底的黑色傷口久治不癒,竟然是黑色素細胞癌。(照片提供/施朝仁)

60歲的張先生(化名),日前因頭暈、嘔吐,到附近的診所就醫,原本以為是腸胃炎,吃藥、休息就好,沒想到吃了幾天的藥,症狀仍未改善,於是家人帶他到醫院掛急診。

經電腦斷層掃描檢查,醫師發現他的腦部有一顆腫瘤,開刀後診斷是黑色素癌,後來病人才提及左腳底有一個黑色傷口,兩、三年來都無法癒合,於是會診皮膚科,結果腳底黑色傷口切片和腦部切片吻合,都是黑色素細胞癌。
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今年2月公布最新101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,皮膚黑色素細胞癌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0.26%,當年因皮膚黑色素細胞癌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0.27%。

黑色素細胞癌是相對少見的一種皮膚癌症,但卻是一種相當惡性的腫瘤,容易轉移,而且對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反應效果有限。

根據統計,西方人的黑色素細胞癌常出現在易曬到日光的地方,如後背、小腿等地方;但東方人則多出現在手掌、腳掌,甚至是在指甲下。

黑色素細胞癌的原因至今仍未確切了解,但是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,黑色素細胞癌與日曬時間有明顯的正相關,過度曝曬紫外線是造成黑色素細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白種人喜愛日光浴,認為把皮膚曬成古銅色就是一種健康的表現,因此容易讓他們表皮細胞的DNA受紫外線影響而產生病變。但東方人的黑色素細胞癌常常發生在腳掌及指甲,這些位置多半與日曬毫無關連。

國內有臨床報告指出,許多黑色素細胞癌患者為年紀較大且病灶多在腳掌的農夫,是否與長期接觸農藥或外傷有關,值得研究。

建議民眾平時要自己觀察痣(或非痣的點)是否有變化。可依循「ABCDE」的五個準則:A(Asymmetry)指痣長得不對稱、B(Border)痣邊緣不規則、C(Color)痣顏色不均勻、D(Diameter)直徑大於5至6公釐、E(Elevation或Enlargement)是指快速隆起。

平時應多注意自己身上是否有不明原因長出來或變化的痣,如果發現趕緊找皮膚科醫師求助,只要早期診斷早期處理,仍有不錯的預後(預估治療後的效果)。(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)

skinDr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聯合報

2015-07-05 02:49:37 聯合報記者郭宣彣/鹿港報導

 

紫外線太熱情 擦防曬也灼傷

炎夏紫外線強,皮膚科門診中,曬傷求診患者增加2成以上,一名29歲楊姓上班族到澎湖玩水,雖擦防曬乳但仍曬傷,就醫發現有輕微灼傷,長出小水泡。醫師提醒,若到海邊戲水,要選用較防水的防曬乳,每3小時應補擦一次。

楊姓女子表示,她到澎湖32夜旅行,行前先擦高係數防曬油,中午到達海邊玩水上活動,一整天下來,晚間就出現皮膚熱、痛,腫脹症狀,隔天早上起小水泡,嚇得她趕緊就醫。

彰化秀傳皮膚科醫師施朝仁表示,上班族長時間坐在辦公室吹冷氣,曬太陽機會少,若突然安排戲水等戶外活動,對紫外線較無承受力,容易曬傷;楊女常時間待在戶外,又沒有定時補充防曬乳,即便行前有塗抹,效果有限。

施朝仁表示,紫外線最強時間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,這期間盡量避免外出,若出外遊玩,每3小時要補擦一次,尤其到海邊遊玩的民眾,應選擇戲水專用防曬乳,且定時補擦。

他提醒,年輕族群若有服用抗青春痘等藥物,更容易對紫外線產生「光敏感性」,會引起曬傷、起水泡等情形,更應加強防曬,可戴帽子、穿薄外套,並勤擦防曬乳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skinDr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由時報

毀容怪客出沒!皮膚潰爛破洞 原來是

2015-07-01  18:32

〔記者湯世名/彰化報導〕毀容怪客出沒!最近氣溫屢屢飆高,帶動俗稱「青螞蟻」的隱翅蟲肆虐!彰化地區傳出有民宅被隱翅蟲攻陷,民眾將隱翅蟲打死,皮膚卻紅腫起水泡,疼痛難耐,還有民眾溜狗時,狗狗被棲息草叢的隱翅蟲入侵,毒液附著在身上,造成皮膚紅腫潰

引發民眾恐慌,不敢再踏上草皮。

 

民眾皮膚接觸到隱翅蟲有毒液體後出現紅腫。(圖由秀傳醫院提供)

一名俞姓民眾日前帶著寵物狗到花壇鄉靜音公園溜狗後返家,發現狗狗睡覺的小窩內有幾隻蟲蟲,當天狗狗的肚子即開始起水泡,緊接著出現紅腫潰爛,她趕緊帶狗狗就醫,醫師確診狗狗是接觸到「隱翅蟲」體液中具刺激性的「隱翅蟲毒素」造成,趕緊投藥治療,數日後始逐漸好轉。

俞女將狗狗皮膚潰爛慘況 PO 上網,立即引起網友熱烈討論,甚至有民眾說:「我家被隱翅蟲攻陷了,晚上睡覺竟找到快 20 隻了,恐怖啊!」還有民眾指稱他的小孩背部也遭殃,他們都不敢再踏上草皮了;甚至有機車族強調她在騎車途中突然感到眼皮上一陣刺痛,當下直奔醫院,已腫得快睜不開眼睛。

昨天有一名李姓民眾帶著藥劑到靜音公園噴灑,他以「百滅寧」噴灑後表示,這種藥劑對螞蟻、蚊子、跳蚤都有作用,噴灑後的 3 天內草皮、樹皮最好都不要碰觸。

彰化秀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施朝仁表示,隱翅蟲是一種小型昆蟲,因翅膀藏匿於腹下不易察覺而得名,體態上有點像鐵青色的白蟻,腹部有黑黃色相間的環紋,身體長約 0.5 1 公分,寬約 0.2 公分,棲息在水田、草叢或樹林中,以腐敗的植物和動物為食,並不會螫人,但牠的體液含有「隱翅蟲素」,是一種高度刺激性物質,患者皮膚接觸到 10 15 秒就反應成紅斑,產生劇烈灼傷般的疼痛,此時應立刻以清水沖洗,絕對不能用手搔抓,並就醫治療。

施朝仁說,最近這段時間是隱翅蟲好發期,每天都會有幾位病患上門求診,患者傷口的狀況模樣類似,多是灼傷般的紅腫熱痛反應,還帶著皮膚焦痂,傷口有潰爛的情形,因此民眾若遇上隱翅蟲,最好將蟲子搧離、吹走,或輕輕撥開即可。

 

 

skinDr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skinDr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轉載自:      
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 公共健康服務部 (2011/09)
U.S.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ublic Health Service 
國家衛生院關節炎、肌肉骨骼及皮膚疾病國家研究院  
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hritis and Musculoskeletal and Skin Diseases   

 
何謂異位性皮膚炎?
What Is Atopic Dermatitis? 

 
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病。「異位性」是指發生過敏病症的傾向。「皮膚炎」表示皮膚腫脹。
異位性皮膚炎最常見的症狀包括:
  皮膚乾癢
  面部、手肘內側、膝蓋後面和手足上出現皮疹。
     撓抓皮膚可導致:
  發紅
  腫脹
  龜裂
  「流出」清澈液體
  結痂
  皮膚增厚
  蛻皮。

何人會得異位性皮膚炎?
異位性皮膚炎最常見於嬰兒和兒童,但也可見於任何人。居住在城市且氣候乾燥的人可能更容易患異位性皮膚炎。
是皮膚可能仍然乾燥,易於發炎。有時異位性皮膚炎也可見於成年期。 您不會「傳染上」這種疾病,也不會傳染給他人。

異位性皮膚炎常常被稱為濕疹。術語「濕疹」包括許多種皮膚問題。異位性皮膚炎是最為常見的濕疹類型。

其他類型包括:
  過敏性接觸性濕疹: 皮膚因為接觸了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為異物的物質(例如毒藤),出現發紅、發癢,並有分泌物。
  接觸性濕疹: 接觸了致敏性物質(例如酸、清潔劑或其他化學品)的一塊皮膚出現發紅、發癢和燒灼感。
  汗皰疹: 手掌和腳掌的皮膚受到刺激,有透明深在性水皰引起瘙癢和燒灼感。  
     神經性皮膚炎: 由局部性瘙癢(例如昆蟲叮咬)引起的頭部、小腿、腕部或前臂鱗狀斑塊。
  錢幣狀濕疹: 皮膚上有硬幣狀刺激斑塊。斑塊可以結痂、蛻皮和非常癢。
  脂溢性濕疹: 頭皮、面部皮膚,有時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發黃,多油,有鱗狀斑塊。
  鬱滯性皮膚炎: 小腿的皮膚有刺激症狀,最常見的病因是血流問題。
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是什麼?
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未知,可能由遺傳(家族共有)因素和環境因素造成。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可
能會進一步出現枯草熱和哮喘。
如何診斷異位性皮膚炎?
依據症狀做出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。每個人的症狀組合都不同,而且這些症狀組合可隨時間而改變。
醫師會詢問病史以:
  了解您的症狀
  知悉出現症狀的時間
  排除其他疾病
  尋找出現症狀的原因。
醫師還可能詢問:
  有過敏症的其他家庭成員
  您是否有諸如枯草熱或哮喘等病症
  您是否曾接近可能刺激皮膚的物質
  睡眠問題
  可能導致皮膚症狀突發的食物
  您曾接受的其他皮膚問題治療
  類固醇或藥物使用情況。
沒有任何可靠的檢測可用於檢查是否患有這種疾病。但是您可以接受皮膚科醫師(皮膚醫師)或過敏專科醫師(過敏醫師)的過敏症檢查。  

會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因素
刺激物和過敏原可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。
刺激物是可能使皮膚發紅、發癢或產生燒灼感的物質。這些刺激物包括:
  羊毛或人造纖維
  肥皂和清潔劑
  某些香水和化妝品
  諸如氯、礦物油或溶劑等物質  
     灰塵或沙土
  香煙煙霧。
過敏原是來自食物、植物、動物或空氣,造成過敏的物質。常見的過敏原包括:
  雞蛋、花生、牛奶、魚類、豆製品和小麥
  塵蟎
  黴菌
  花粉
  狗或貓毛皮屑。
精神壓力、生氣和挫敗感可以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,但是並未證明這些因素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。
皮膚感染、氣溫和氣候也可導致皮膚症狀突發。其他可導致症狀突發的因素包括:
  洗澡之後使用的潤膚液不足
  冬天低濕度
  全年乾燥的天氣
  盆浴和淋浴時間過長或溫度過熱
  出汗時進入低溫環境
  細菌感染。

如何治療異位性皮膚炎?
患者、家庭成員和醫師共同協作時,治療效果最佳。治療計劃取決於:
  年齡
  症狀
  一般健康狀況。
您需要嚴格遵循治療計劃的要求。盡量注意哪些治療有效,哪些治療無效。使用正確的皮膚護理方法並改變生活方式通常可以緩解症狀。
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目的是使皮膚癒合,並預防症狀突發。醫師會幫助您:
  建立正確的皮膚護理程序
  避免會導致症狀突發的因素
  症狀出現時予以治療。
您及家庭成員應該留意皮膚出現的任何變化,以確定最有效的治療方法。

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藥物包括:
  控制腫脹並削弱過敏反應的皮膚霜劑或膏劑。
  皮質類固醇類藥物
  治療細菌性感染的抗生素  
  用於安眠以阻止夜間撓抓的抗組胺藥
  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。
其他治療方法包括:
  光療法
  合併使用光療法和名為補骨脂內酯的藥物
  幫助皮膚癒合和保持皮膚健康的皮膚護理方法
  針對過敏原的保護。

異位性皮膚炎和天花免疫接種
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士不應接種天花痘苗,否則可能造成嚴重問題。
針對異位性皮膚炎正在做哪些研究?
正在進行研究查明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及其管理、治療和預防方法。
研究包括:
  遺傳學研究
  皮膚和白血球的生物化學改變
  免疫因素
  光療法
  新藥物
  補充劑、草藥和植物提取物。 

 
 
  

skinDr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

111

讀高二的阿翔和幾位同學瘋籃球,總在夜幕低垂才全身汗臭進家門。最近他向媽媽提起頸部和前胸、後背在流汗後特別癢,媽媽拉開上衣一看,他身上有一塊塊棕色小斑,有的還夾雜一些白色斑點,媽媽看了嚇一跳,趕快帶阿翔就醫。

阿翔的皮膚症狀不是什麼可怕的皮膚病,而是典型的汗斑,通常發生於青少年及年輕人,也就是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年齡。

進入炎夏天氣悶熱,近來皮膚科門診病患中,除香港腳外,汗斑病人也占相當比率,汗斑雖不具傳染力,但兩年內復發率偏高。依美國皮膚科期刊發表研究顯示,最高可達九成,且感染範圍會愈來愈大,所以,一旦感染,還是要盡快找皮膚科醫師治療。

造成汗斑的原因,是悶熱天氣流汗後不注意清潔,汗水長時間留在皮膚上,因此感染黴菌而出現棕色或白色小斑塊。這種黴菌就是所謂的「皮屑芽孢菌」,是一種類似酵母菌的黴菌,一般正常人身上都有,但在夏天因為汗水和皮脂分泌旺盛,很容易大量增生,引起皮膚表面發炎反應及色素變化。

汗斑另一個正式名稱是變色糠疹(pityriasis versicolor),好發於胸、背、腋下等易出汗部位,發病初期出現淡紅色斑塊,且表皮輕微脫屑,之後轉為棕色或白色。如果皮膚斑點轉為白色,則因黴菌破壞黑色素,需花費數個月至半年才會恢復原本膚色。

汗斑治療可以依病灶嚴重程度,開立外用或口服抗黴菌藥物,療程約二至四周。另外,也可用市面上抗頭皮屑的洗髮精(含2%ketoconazole)直接塗抹身體。一周使用兩次,但要記得停留在身上約5至10分鐘再沖洗,也有預防汗斑復發的效果。

天氣炎熱,民眾戶外活動多,出門最好穿透氣、吸汗的棉質衣或吸濕排汗衣,也可多帶一件棉質衣服及毛巾,方便流汗後隨時更換及擦拭汗水。提醒民眾,盡量保持皮膚乾爽,可減少皮膚表面發炎反應及色素變化,以防汗斑報到。

skinDr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

160

多位年輕人到門診求醫,自訴兩腳和右手都有脫皮和水泡,奇癢無比,有時還會有潰爛的傷口,他們罹患的就是俗稱足癬的「香港腳」。

香港腳的症狀為皮膚起小水泡、紅疹、脫屑、癢、腳脫皮、腳趾間糜爛皸裂。嚴重者易併發細菌感染,產生紅腫疼痛,不能走路的蜂窩性組織炎。

香港腳又稱為「兩腳一手病」,主要是香港腳經由接觸黴菌傳染,如果再用特定的手去碰腳就會被感染,才會形成雙腳和常去摸患部的手都遭感染。

要治癒香港腳不難,一般口服或外用抗黴菌藥都有效,但也容易復發,治療不完全是主要原因,許多患者用藥塗抹一至二週後,症狀好轉就停藥,使得前功盡棄;另外,重複感染也很普遍。

一般抗黴菌藥物以外用為優先,若多次治療無效,或已經侵犯趾甲與角質增生,則可以考慮口服抗黴菌藥,但須注意追蹤肝功能,切忌中斷治療時程,以免因治療不完全而復發。

香港腳好發於高溫潮濕的夏季,待夏天過後,天氣逐漸涼爽,有心治好香港腳的患者可以把握秋涼積極治療。如果家中其他成員也有香港腳,則需要同時治療。

患者在日常生活上應注意:穿過的襪子以60度水浸泡約半小時,或以消毒水隔夜浸泡,每天更換及穿戴通風、透氣的棉質襪,最好有2到3雙鞋子每天更換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塗藥範圍宜廣,並同時治療周圍正常部位,洗澡後可用吹風機或電扇將趾間吹乾,確實執行治療計畫,以揮別擾人的香港腳。

skinDr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